您的位置 :走进临沂 >

历史沿革 History

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5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栖息在临沂北部的鲁中山区中,创造出了远古文明。

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现使用文字符号。旧石器晚期,远古先民逐日南下,定居沂沭河大平原。现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1-2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

1万年前的细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在沂沭河流域建立了密集的聚落群,开始了最初的原始农业活动。沂沭河流域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摇篮之一。

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使用砭石治病。

虞夏时,禹划九州,临沂之域构为徐州 。公元前2053年大禹后裔姒少康中兴夏朝,封其次子曲烈于临沂域内的缯衍之地。

商朝时期,这块土地上丰存过郯国、莒国、费国诸方国。

周灭商后,临沂地域并入青州,分属齐、鲁两国,境内见于《春秋》的有颛国、阳国、向国、莒国、郯国、根牟国、于馀丘国、杞国等分封国。其中鄅国国都是今临沂城的建城伊始。

春秋时期,鲁国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修筑启阳城作为鲁国东南屏障,成为今临沂老城的前身。 临沂域内除商周时期古国外,见于《春秋》 的还有中丘国、祝丘、费、防、台、东阳、武城国、丘舆、向、次室邑、蒙、郓、堂阜、盖、艾、纪障、密、鄢陵等20个。其中季文子在次室邑推行的“初税亩”被视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始。

战国时期,临沂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部属楚,北部属齐。齐长城在临沂域内设置的穆陵关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关”。 战国末年,楚国在临沂域内设兰陵县,成为山东省境内最早设立的县邑,因荀子在此治邑治学,“兰陵多学”成为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启阳城更名开阳并设为开阳县。 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临沂域内的郯县为徐州治所。 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时,改琅琊郡为琅琊国 ,光武帝子刘京将琅琊国迁都开阳,自此开阳称琅琊。 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

三国时期,开阳一直作为琅琊国国都,封有琅琊王。 临沂地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琅琊阳都的琅琊诸葛氏族人分辅三国,其家族文化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晋时期,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其中琅琊国是晋元帝司马睿的潜邸。

南北朝时期,临沂的琅琊王氏家族拥护司马睿南渡建立了东晋王朝,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晋室南渡后,临沂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后临沂域内的兰陵萧氏家族南渡,荣登南朝政坛,建立齐梁两代王朝。 北魏中期琅琊国改作琅琊郡,后魏置北徐州治所琅琊开阳,北周改置北徐州为沂州。

隋朝时,大业初年(605年),将开阳、临沂、即邱3个县合并为临沂县,治所设于今临沂城。 临沂地域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时,武德六年兰山县并入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宋朝时,临沂地域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

金朝时,临沂地域分属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

元朝时,临沂地域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置附郭兰山,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辖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8月在临沂域内的大店成立了山东省政府。临沂地域分属鲁中、鲁南、滨海3个行政区。

历史典故 river

龟驮城
话说当年东海有一神龟,背驼“洛书”,不远万里来到临沂古城,将神书献上后便准备离去回到自己的老家东海,然而在离开的时候,路过沂河,发现此处是一适合自己生存的风水宝地,于是就起了贪念,想要霸占沂河。然而沂河里有一小白龙乃是此处的原住民,自然是不准这不知道打哪来的乌龟来与自己抢地盘。一场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都说强龙难压地头蛇,神龟就算再神,也不是这“原住民”小白龙的对手,败方自然是逃不过惩罚的,于是神龟就被小白龙压在城下,驼起临沂这座城市,永生永世不得离开。
蒙山传说
传说,古时候在魏巍的蒙山上,居住着两位隐姓埋名的修道人。蒙山顶峰前向阳处有一座“朝阳洞”,里面住着一位婆婆。蒙山山脚下的人们都叫她大山奶奶。大山奶奶天天在洞里打坐,诵经奉佛。蒙山顶峰东首有一洞乃叫“水帘洞”,里面住着一位禅师,自称王禅。他天天在洞内修炼,研习天文地理、阴阳八卦、奇门遁甲以及部兵摆阵的“兵部战策”。
一曰清晨,大山奶奶在洞内打坐,天宫里的王母娘娘驾临蒙山,赏珍玉百块。这日大山奶奶将珍玉放入水中冲洗干净,拿到洞外的石崖之上瞭晒,王禅云游路过此处,看罢分外眼红,立即施展法术,轻轻地将宝贝摄入袖中,变化一阵清风而去。
王禅回到洞中,觉得大有不妥之处,遂欲归还珍玉,无奈大山奶奶己动怒,弃蒙山前往泰山定居,珍玉抛落山下,凡落到的地方,山坡地貌,都象征珍玉内里的纹理图案,已变成宝地,形成村庄。山下过着游牧打猎流动生活的民众,到珍玉降落的风水宝地落脚谋生,按照珍玉纹理所形成的地理特点,起上了村庄的名字。这就由珍玉形成山略地理图形,变成了蒙山山下的珍略村庄。
托塔天王李靖又命万年老龟飢在蒙峰之上护山,龟头向西,龟尾向东,和岩石连为一体。自此,蒙山顶峰便叫“龟蒙顶”,那巨龟的灵气罩住蒙山,云雾缭绕。
东海孝妇传说
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卧冰求锂
《二十四孝图》所载“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于晋代的瑕琊临沂,就是现在的临折市兰山区。此故事在古代可谓家喻户晓,在临沂更是妇孺皆知,称为“王样卧鱼”。兰山区孝友村,王祥故里及其后裔尚可寻觅;村外那条孝河依然长流不息。村中建有“孝悌园”可供瞻仰凭吊。

历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历史上孔子的72贤徒,有13人在临沂,著名的24孝,临沂就有7孝。其中有著名的五圣及显赫一时的琅琊王氏和琅琊颜氏。智圣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王羲之书圣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书法家颜真卿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临沂有“书圣故里”、“书法名城”的美誉,除王羲之、颜真卿外,赫赫有名的王徽之、王献之、算圣刘洪、荀子等也都是临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