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旅资讯

在临沂,汉代就开始吃烧烤了!

2023-04-11 10:18:55
发稿人: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炎热的夏天马上要到了

这个季节最开心的

就是和好友一起撸串烧烤了

但是你知道吗

汉代就已经有烤串了!

咱们临沂有画像石为证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124.png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129.jpg

小饼烤炉加蘸料

“灵魂烧烤三件套”

作为“被低估的烧烤胜地”

山东的烧烤历史已有2000多年之久

有图有真相↓↓↓

“烤串”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一手烤串,一手扇风

这不就是现代的烧烤吗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148.png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

高端的食材

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

把羊肉、牛肉、鸡肉、鹿肉

切成大块,串在两歧簇上

架好“燔(fán)炉”,点燃桑木炭

一手执串,一手扇风,等待美食出炉

这画面竟和现代的烧烤如出一辙

虽然差点“灵魂调料”——孜然和辣椒

(当时还未传入)

但想来肉串也是外焦里嫩、香味扑鼻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200.png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还有双人烧烤的画面,其中一人烧烤,另一人持扇扇风

烧烤在中国历史悠久

燔(fán)、炙(zhì)

爇(ruò)、炮(páo)

都是古人用来表示烧烤的词

最终他们决定

用“燔炙”统称烧烤美食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212.jpg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这位庖厨正在切肉

厨房里除了做烧烤的庖厨

还有人专门从事剖鱼、切肉、烧火等工作

头顶的食物架上还挂着

鸟、猪腿、羊头、牛头、兔等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224.jpg

临沂五里堡这一组

以庖厨为内容的汉画像石

不仅记录了汉代美食

也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汉代人的生活

而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

成为后人了解汉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物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235.jpg

△马王堆辛追墓巨型椁室北面的头厢里有一张矮矮的漆案,上面摆着全套的餐具,五盘菜、一碗汤、一碗酒,还有几串烤肉串。这和汉画像石庖厨题材的画面相差无几。

石头上的“汉代生活百科”

画像石是两汉时期的重要遗存

在一方方石块上

石匠们以石为材,以刀代笔

线条与光影交织

创造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整个宇宙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249.png

△临沂五里堡迎宾、车马出行汉画像石。画面共分四层,每层内容各有不同

有时,同一块画像石上

甚至会讲述不同的故事

涵盖车马出行、庖厨宴饮

六博对弈、男耕女织等在内的

现实生活的画面

反映了汉代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

等各个方面

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302.jpg

△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拓片中的捕鱼画面

它们补充了史料记载的不足

对我们了解汉代的

历史、思想、风俗礼制

甚至研究整个汉代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也被称作石头上的“大汉史诗”

汉画像石散点透视构图法至今仍在沿用

作为汉代艺术的代表作

汉画像石气势雄浑,独具风采

从雕刻手法看

既有“阴线刻”,又有“凹面线刻”

既有“浅浮雕”,也有“高浮雕”

“深浅”“阴阳”两种矛盾的手法

在拓片上形成剪影效果

干净利落,也醒目明快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316.jpg

△山东诸城前凉台汉画像石上的《庖厨图》(拓片),为我们展现了宰羊、汲水、切菜、劈柴、烤肉的情景。

在艺术手法上

那些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石匠们

运用超凡的艺术想象力

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既写实,又夸张

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活泼热情的氛围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334.png

汉画像石还创造性地用了

平视、侧视、俯视、重叠

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庖厨图》中剖鱼的画面是侧面视角

其上又有俯视视角下的被剖成两半的鱼

从不同视角构图

形成多维空间的想象

这种散点透视构图法

成为中国画的标准透视构图模式

直到今日仍在沿用

成为中国古典美术发展的里程碑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350.jpg

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

凭石头的坚硬、永恒

借画像石向我们展示出

他们精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这“无声的画,有形的诗”

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临沂市博物馆

临沂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7万余件,珍贵文物2000余件,拥有北城新区馆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临沂孔庙三个馆区,是体现临沂文化特色,反映临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综合类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417.jpg

▲ 临沂市博物馆

临沂市博物馆北城馆区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馆内设有“临沂历史文化展”基本陈列和“石上史诗——汉画像石专题展”“史前陶器展”“古代货币展”“历代铜镜展”“沂蒙红色文化展”“家道馆”等7个专题展览。

馆藏文物门类丰富,有着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馆藏龙山文化蛋壳陶镂空高柄杯55件,13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馆藏汉画像石丰富且独具特色,尤其是吴白庄汉代画像石,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是我国东汉时期画像石的翘楚之作。馆藏洗砚池晋墓(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出土文物270余件,其中青瓷胡人骑狮器、青铜仙人骑狮器、凤鸟衔鱼负雏香炉、鸡首壶等都是国之瑰宝。馆藏齐国刀币数量多,保存完整,品类多样,在全国实属罕见。馆藏革命文物更是见证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434.jpg

▲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1989年建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以汉墓竹简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位居世间最小名山,馆藏天下第一兵书”,这幅盈联概括了银雀山汉墓在中国考古史上崇高地位和《孙子兵法》竹简兵书无与伦比的价值。

1972年,银雀山一、二号墓出土大量珍贵竹简文物,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晏子》《尉缭子》《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等古代典籍,其中《孙子兵法》与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同时同墓出土,使自唐宋以来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论争得以解决,海内外为之轰动。银雀山汉墓先后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年,改造提升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新馆开放,成为临沂市的重要文化地标。新馆建筑总面积2万余万平米,设有“雀鸣天下”“武经冠冕”“兵学遗珍”“汗青墨书”“制胜之道”“鉴物知史”“回望银雀”7个展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兵学思想及简牍文化、书法艺术等。

微信图片_20230411091448.jpg

▲临沂孔庙

临沂市兰山路,是一条记录了半部临沂史的喧闹老街,临沂孔庙就坐落在兰山路中段,于闹中取静。孔庙整体呈长方形,占地约7000平方米,三进院落布局,有东西两庑、影壁、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鲁东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

走进孔庙,入目两棵银杏古树,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依然郁郁葱葱、挺拔壮硕,默默守护着一方文脉的绵绵天空。正对大门的是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檐歇山顶,供奉有孔子在内的17位先贤先儒,是临沂孔庙的核心建筑;明伦堂位于大成殿后方,历来是文人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目前临沂孔庙向观众展示了国学经典、祭祀礼仪、古建群落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着历史文化,记录着岁月匆匆与更迭。

来临沂市博物馆北城馆区体会汉画像石的魅力

细细品味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便可以重温那段光辉盛景

文章分类
旅行资讯 优惠福利 主题活动